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停損的藝術

在投資面臨虧損的時候,虧損在即大多數的投資人心裡常常出現這樣天人交戰的畫面
,再看看、再等等、都跌了這麼多應該要反彈了
怎麼樣就是不甘願不認輸不肯承認錯誤的凹到天荒地老,然後就會誕生散戶長期投資的理論
當然市場上沒有絕對的對錯,也是有虧損凹到贏的案例,但這樣子的做法是你真的看到了
還是運氣好呢?

大家都知道最近全球的股市都很活絡,但是你賺到了嗎?
今天Money要來跟大家討論的是"停損",賺錢是大家前仆後繼進入這個市場的共同原因
我們以股票市場來切入,台灣股市有漲跌幅7%限制,不像美國股市沒有漲跌停限制
他有可能一天漲了好幾倍,也有可能一天就跌到光屁股
有次跟幾個朋友吃飯,討論到這個話題,當場所有人都認為美股這樣的設計風險實在太大了
台股還有漲跌停的限制,一天最多虧7%不像美股可能一天就破產
在這我不是要比較哪個好哪個壞,市場會有這樣的設計當然有他一定的現實考量

但我在想,如果台灣沒有漲跌停的限制,是不是可以讓更多人免於虧損
因為沒有7%的限制,每個人能承受的虧損金額跟幅度,投資人們自然會開始思考
甚至趨於保守的投資人根本就不會踏上股市這條不歸路
 打開財金頻道,投顧老師線型怎麼畫就怎麼走,說漲停就漲停,如果沒有了漲跌停
那麼不知道 投顧老師們要怎麼讓股票天天上演噴上天行情呢?
換個方向,如果沒有漲跌停限制,外資在三百塊時調降對"紅茶店"的股價到一百塊
你又會怎麼做呢?
台股給了漲跌停限制,縮小了眼前虧損的恐懼與不安,反正一天再怎樣就多就是跌7%
自認口袋夠深的人頂多叼著菸看著電視牆心想才7%,應該沒這麼糟吧?總不可能天天跌停吧?
往往等到認真看待帳戶損益時,虧損已經擴大到讓你痛苦不以懊惱著第一根跌停時就知道不對勁了,應該找機會先跑才對等等的想法
但是誰知道呢?誰知道明天會漲會跌?我們又不是主力怎麼知道他要拉到哪裡呢殺到哪裡呢
我會告訴你:現在拔檔停損認賠掉,我能精準告訴你你的虧損就是目前這樣不會再擴大

停損的設立,就好比我們開車一樣,有些人會離前車很遠就踩煞車有些人會靠前車很近再踩
因人而異,但是沒有煞車的車你敢開嗎?
設一個可以讓自己吃的下飯睡得著覺不會後悔的停損,是最基本的概念
畢竟近來市場與人廝殺只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但大部分的人進了這個市場都不會快樂
漲了沒跟到也不開心,跌了沒即時停損也不開心,看了一堆指標聽了一堆消息算了一些財報
費盡心思還是沒賺幾個錢,彷彿來到這個市場生活是改變了,但不是越來越好是越來越虐待自己

無論是做什麼投資股票也好基金也好,設定一個自己可以坦蕩接受的停損嚴格遵守紀律
不要繞了一大圈費了一番功夫錢沒賺到還反虧了錢,何必呢?
這樣的小動作可以讓你在這個市場活久一點,可以理性的看清楚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檢討這樣的投資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停損不能讓你賺到錢,但是可以讓你免於大虧
一錯再錯

那天飯局有個朋友就抓出口帶中某檔上櫃太陽能股,還記得兩年前的太陽能行情大好時
電視隨便轉都看的到投顧老師在講太陽能,好像隨便買就隨便漲未來無不精采
他在那時聽了投顧老師買了幾張後就一路跌到現在,到現在還是不死心的說:電視上都說毆八碼當選有利太陽能族群等等的消息利多...
雖然她也覺悟當初過於盲目的跟隨,直到理性的覺醒後帳戶價值已經不堪入目,現在應該用
腰斬三次方來形容她的情況,如果是妳現在會怎麼做呢?
停損掛在嘴邊都很簡單,沒有打到停損等到虧損大再放大時,那樣的煎熬你真的砍的下手嗎? 



停損不會讓你在市場中賺到錢,但可以確保你不會虧大錢
謹慎理財,停損至上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勞保基金 ~ 提前破產!?

勞保基金謊言大騙局之類聳動的標題,已經不是新聞了
還記得上一次七月的報紙標題是民國120年破產
才過兩個多月而已,時間又提前116年破產啦....
還記得今年七月份跟Money的老師已經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
 詳情請看此連結 陳梅萍博士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kinanachen/article?mid=251&prev=254&next=249&l=a&fid=10


陳梅萍博士是Money大學時期的老師,在今年七月份的時候
我們就已經開始四處告誡投資人跟親朋好友們
退休生活是自己的,不能只靠政府
退休金試算直算橫算都要破千萬,勞保勞退要滿足退休需求實有難度
更何況勞保基金現在財務惡化讓你可能領更少甚至領不到


目前勞保狀況是年輕人繳很多錢,讓上一代的「三、四年級生」可領優渥退休金,但自己卻一毛也領不到,這樣不僅掠奪年輕人現在、未來的工作所得、該享有的退休金,更侵蝕了台灣未來的財政空間。
而現在不到35歲的上班族恐怕是最慘的一群人。當35歲以下的上班族在民國131年退休時,政府可能已經因勞保基金舉債付了4兆元。以目前財政困境來看,要政府繼續為每年45000億元的勞保基金缺口買單,機率可說微乎其微。
 
 
 
 
 
 
 
 
 
 
 
入不敷出是勞保基金最大的致命傷,福利越好支出就越多
但勞保收入就是那些錢,未來少子化、人口老年化的趨勢
就是繳錢的越來越少、領錢的越來越多
那現在的我們老了,請問跟誰領錢?
政府?
台灣的財務困境自己都火燒屁股了,你覺得呢?
而且勞保基金是勞保局的責任,嚴格來說
勞保基金不是政府辦的,是勞工局,政府可以說是沒有直接的責任

勞工就是小蝦米,我們這些努力工作的小蝦米
再投下票的那一剎那,你已經沒有抗衡的能力了
現在講這些都是於事無補,最重要的是
你一定要重視退休的問題
了解想要退休就不能只是安心的把錢交給勞保基金
而且要趕快換個想法多元規劃你的退休生活
我們不要去預設勞保基金未來會如何
因為你只要規劃其它退休收入來源
不要過度依靠勞保基金,將持有部位降低
這才是最實在的做法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證券交易所得稅 ~ 102年正式上路

相信有在股票市場打滾的投資朋友們,對這議題一點也不陌生
記得前幾個月,在證所稅剛傳出復徵的那些日子,台灣集中市場成交金額硬生生
量縮最低到剩400多億,過去正常來說都要有千億左右的水準
因為證所稅復徵的消息掉了6成這麼多

昨天財政部公佈了證所稅施行細則,明訂102年1月上路
細則部分請參照財政部官網-http://www.mof.gov.tw/ct.asp?xItem=69285&ctNode=657&mp=1
在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看法
證所稅正式上路後一年也就是102~103年下列兩種課稅方案並行,也就是所謂的雙軌制
104年起只有核實課稅單一稅制


 一、設算所得:
加權指數在8500不課稅,8500以上以每千點為級距,依股票買賣所得課徵
千分之0.2、0.4、0.6

二、核實課稅:
下列情形者所得課稅15%
1.未上市櫃股票
2.出售興櫃股票100張以上
3.102年後初次IPO首次交易(10張以上)
4.當年度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
5.非居住者

只要你向所屬券商申請核實課稅那麼只要沒有達到核實課稅的五項條件
那麼恭喜你,證所稅不會影響到你
基本上就是大戶主力外資法人那些股市大咖才會受到證所稅的影響對象
大家都知道,現行社會有錢人會更有錢
買房炒房價、買股炒股價,台灣股市屬淺碟型,有錢就有撼動多空的力量
資金部位高只要小小的獲利就很可觀
既然這些人賺錢這麼輕鬆
徵稅擺在第一位開刀的當然是這些主力大戶

但還是提醒各位,如果沒有在11月16~12月15間向所屬券商選定課稅方式
那麼將自動歸類於設算所得制,那麼只要加權指數在8500以上時無視條件
只要進出有賺錢就是要課千分之0.2的稅而且加權指數每高出1千點就再多0.2的稅率
 而且一但選定了,至少要用一年到102年12月1號前中途是無法變更課稅方式的
所以各位要視自身的情況去選擇哪個方案才是對自身有利的

最後還是苦口婆心的提醒各位
證所稅向主力大戶開刀
但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政府向大咖要錢,那大咖錢從哪來呢?
散戶們就請自求多福了


這些主力大戶外資法人
惟有套這句少林足球的強雄的經典台詞來形容才顯得貼切













強雄: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
   所有的單位,全是我的人,你怎麼和我鬥?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小資包租婆



誰說投資房地產是有錢人的專利
Money來告訴你
小資如何也能輕鬆當個包租公/包租婆


報章雜誌網路電視無不是炒房炒地皮動輒數千萬數億甚至數十數百億在進出,小老百姓怎麼玩,實是看的到吃不到,一般而言想要投資不動產有三種方法:

1. 直接購買實體不動產;2.投資不動產相關類股;3.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在低利時代保本為王,投資房地產撇開眉眉角角不講,有基本的自住需求那賣不出去頂多就是自己住,最起碼投資失利還賺個窩,何樂不為;如果點好還能租個好價錢每個月還有固定收益,棒極了但.........
.....................................沒有錢



是了,絕大部分的人就是沒有錢,但你知道在金融商品非常人性化的這個年代,
有個東西叫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
根據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以持有一年REITs基金來看,21檔基金平均報酬率為10.4%,若時間拉長至二年,則平均報酬率可望攀升至11.66%,持有三年的平均報酬率攀升至18.67%,比起持有二年足足多了約6成報酬率,顯示投資時間越長,其投報率就越可觀。
2/3的報酬主要來自租金收益,1/3來自資本利得。因為商業租賃通常簽訂長期契約,故REITs的收益穩定,一般被視為固定收益工具。由於不動產前景良好以及股市利潤昇,REITs 亦可獲得資本利得。
以台灣國內的REITs來說受限於法令規定獲利來源全都是靠租金收入為主,因政府擔心此工具會淪為炒房工具。



REITs的結構其實很簡單,發行人發行REITs募集基金起來投資不動產,那麼投資人向發行人買入持有REITs就間接成為房東,可以分享不動產的租金收入或賣掉不動產的獲利分配
它的優點是:
1.      小金額可參與高價位的不動產投資
2.      因屬於有價證券,變現能力比實體不動產來的高
3.      由專業人士經營管理有效提高經營績效且不用處理不動產的相關雜事
4.      採分離課稅,適合喜愛固定收益的定存族
缺點是:
1.      國內REITs屬封閉型基金模式,規模固定交易量不高流動性較差
2.      營運不透明化,經營不動產所產生的費用認列跟不動產標的的組合是否符合投資價值



最主要的就是,你對房地產投資的眼光,房地產易受景氣波動、房市政策、總體經濟、路段、便利性與種種需求影響,這部分就回到房地產的基本面了,但還是要參考你所選擇的REITs所投資的標的再去觀察標的的基本面是不是值得長期投資,每年穩健的獲取固定收益,就能當個小資包租公/婆了

但切記,以目前國內的REITs非為短線進出的套利工具,其性質介於股票及固定收益證券之間,屬於投資組合及中長期投資之工具,不適合一進一出賺價差的資本利得模式,建議將它擺在保本的配置裡面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第三次貨幣大戰 ~ 你怎麼看?



上周四FED正式宣布新一波QE,眾所期待的QE3終於現世了
在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宣布QE3的當下,同時也是向世界各國的央行正式宣戰
 第三次貨幣大戰正式展開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打開電腦,不乏各國央行總裁出面信心喊話揚言阻升匯率開始部屬拉鋸這場貨幣戰爭,要不就是哪些國家已開始受到輸入性通膨的預期心理衝擊市場價格,無一不受QE3的衝擊以台灣而言市場上充裕的美元,無疑是推升新台比揚升的主要原因,加上兩岸貨幣清算題材發酵,在亞洲區有相當值得炒作的題材,熱錢怎麼會不把握這大好機會湧入台灣卡位受益呢?


9/14美元兌新台幣匯率揚升2角多,收盤為四個月來新高,此波QE已造成台幣升值趨勢,觀察過去歷年新台幣匯率走勢從1997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台幣貶破30大關後過了14年也就是2011年,才又見到匯率出現2字頭,因為遭受金融海嘯的美國為了提振經濟而對市場注入大量資金刺激經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QE
 短期受到熱錢湧入不斷推升美元兌新台幣匯率,一定有投資人會疑慮那如果匯率一直升上去怎麼辦、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其實不用擔心,台灣屬於出口型國家每年的經濟成長率76%來自於出口,如果出口不好經濟就不會好,匯率升值會壓縮出口商的盈餘,就是說越升值台灣經濟就越差,所以有鑑於此政府決不會坐視不管,再加上台灣出口最大競爭對手南韓不斷的與世界各國洽簽貿易協定嚴重影響台灣在國際的出口優勢,中央銀行不會眼睜睜看著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就中長期而言,為提振出口競爭力,新台幣仍具回貶壓力



既然中長期具貶值壓力,那當投資人知道未來的價格會更好的時候,當然是把握時機找到好的進場點搶進持有美元等待新台幣貶值,因為以台灣目前的現況新台幣貶值帶來的好處比升值來得多了